光 • 合作用三 –
神話製造者

展覽資訊

日期 : 2022年12月24日  至  2023年4月10日
地點 : 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
策展人 : Inti Guerrero 以及 黃子欣

展覽時間 : 週二至週日上午11點至下午7點

免費入場

參觀須知:大館的社交距離措施符合最新的安全規例。相關資訊請見大館當代美術館官網

  • 簡介

    「神話製造者」是香港首個以 LGBTQ+ 為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圍繞 「酷兒神話」的核心概念,結集了 50 多位來自亞洲及其流散族群的藝術家,邀請他們展出以 LGBTQ+ 主題相關的藝術形式,同時探索各種當代神話和身體實踐。是次展覽由 Inti Guerrero 及黃子欣策展,由大館當代美前館與驕陽基金會合辦,並與「流動閱酷」合作進行特別出版企劃。超 過 100 件藝術品將進駐大館當代美術館的所有展廳,而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皆借自驕陽基金 會的收藏,「光.合作用」系列亦得以由台北和曼谷,延續至香港。

    「神話製造者」從處理「酷兒神話」的藝術家處汲取靈感,他們在亞洲古代信仰體系和傳統中 發現同性愛慾或性別流動的存在。同時,展覽也探討這個時代的各種「新傳統」,包括奇觀和 名人文化,嬉戲和/或越界,以及當代藝術作品中非規範的身體實踐和歷史。

    展覽透過三個截然不同的章節展開,展出的超過 100 件作品,當中有新作品、有 50 到 90 年 代的舊作,也有從驕陽基金會借出的藏品。「神話製造者」把幾近溢滿的藝術觀點和詞彙聚合 於此,鍥而不捨地呈現出「故事的再現與反再現」、「個體與社區」之間等多重對話。雖然展 覽的大部分參展者為在世的藝術家,但展覽也將特別重新強調一些具有先知遠見和革命性的逝 者,尤其在他們活著的年代,當今的 LGBTQ+ 認同根本尚未來臨。

     

    第一章 酷兒神話:台上和台下的神話 

    於第一章「酷兒神話:台上和台下的神話」登場的藝術家,根據同性情慾、雌雄同體、男女易 裝和性別模糊,刻畫出神話人物、創世故事和各種傳統。他們藉著創作探討各種有可能「酷 疑」(queering,即以酷兒姿態反思及挑戰)主流文化價值觀(包括宗教)的方法,並突出亞 洲傳統中既有的酷兒神話形象。其他藝術家則與之相應,開玩笑地拆解當代名人文化中的偶像 崇拜;這是一種大眾文化形態,在編織當代神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將整個亞洲地區的各類 集體身份聯結在一起。特別是在香港,歌星和影星為集體心理製造了(準)酷兒現代神話,從 戰後通過電視電影成爲大衆消費的粵劇,到不同世代的粵語流行曲。 

     

    第二章 身體政治:刑事化、控制和反敘事 

    「身體政治:刑事化、控制和反敘事」深入探討身體政治、權力、控制和刑事化等問題,沈重地背負著歷史的暴力。這些主題也反映了F倉的歷史位置:F倉最初是政府印刷廠,後來成了 接待室和指紋辦公室,設有還押牢房和探監室。由於大館建築群前身包括中區警署,中央裁判 司署及域多利監獄,所以這個實際場地便變成了一面歷史棱鏡,折射出策展主題。 

     

    第三章 酷兒未來:去物質化、轉化及新語態 

    「酷兒未來:去物質化、轉化及新語態」以黑暗來暗示一切,使事物隱隱約約,不予揭示,且 正因其隱蔽,反而帶來了自由自主、無拘無束的感覺。身體仿佛在影射什麽,又似乎被頻頻指 涉,人們得以藉著身體進行探索,發掘其潛能。由於畫廊空間變暗,身體從視線中消失,為新 的意義和視野展現了各種可能;與此同時,人們不再認為身體是穩定的(一如以歐洲為中心的 科學和醫學所想像),或是神聖的(一如各種宗教所宣揚)。相反,身體被重新構想為轉化和 潛力的場所,由細胞、原子及器官組成:是一個可以拆卸解體、重新設計和變形的場所。 這 不是身體的限制,而是我們要收復的失地。 

  • Bunny Cadag、陳翊朗、鄭淑麗、張漢明、莊偉、Club Ate(Justin Shoulder & Bhenji Ra)、Roy Dib、范加、Chitra Ganesh、長谷川 サダオ(Sadao Hasegawa)、符芳俊、細江英公、侯俊明、謝宇恩、黃卓寧、陳甲骨、鄭恩瑛、Bhupen Khakhar、廖家明、連潔 & 恩佐.卡馬喬、羅子涵、Ly Tran Quynh Giang、馬卓儀及黃鈺螢、吳承祖、吳家安、Alfonso Ossorio、彭倩幗、鮑藹倫、Sornchai Phongsa、Khairullah Rahim、任航、Anne Samat、宋祖承、Tejal Shah、商亮、Raqib Shaw、單慧乾、Sputniko、譚浩、杜子卿、曾廣智、真善美村、傅丹、王水、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黃嘉瀛、黃馬鼎、吳佳儒、西亞蝶、円奴、游靜、楊沛鏗、姚少龍及黃琦㼆、吉行耕平、楊嘉輝、鄭波、Bruno Zhu

  • Inti Guerrero

    獨立策展人和藝術史家。策劃的展覽遍布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他於 2018 至 2022 年期間擔任菲律賓 Bellas Artes Projects 的藝術總監,亦在 2016 至 2020 年間擔任 倫敦泰特美術館拉丁美洲藝術 Estrellita B. Brodsky 客座策展人,同時是第 38 屆愛爾蘭雙年 展的策展人和聖荷西獨立藝術空間 TEOR/éTica 的藝術總監。他共同策劃的展覽包括:《熱帶 與銀河研究所》(橫濱三年展 2020,橫濱美術館);《Ming Wong. Your Special Island》 (馬尼拉菲律賓文化中心,2019);《土與石,靈與歌》 (於馬尼拉當代藝術與設計博物館、 香港 Para Site 和曼谷金湯普森博物館巡迴展出,2016–2017); 《Udlot-Udlot: on Jose Maceda》(亞洲藝術文獻庫,2016); 《工餘》 (於香港 Para Site 和吉隆坡 ILHAM 巡迴 展出,2016–2017); 《疫年日誌》(於香港 Para Site、台北 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南 韓 Arko Art Center 和三藩市 Kadist Art Foundation 及 The Lab 巡迴展出,2013–2015)。 他的文字書寫和編輯工作散見於大量的書籍、雜誌與展覽圖冊中。 他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學 院和機構並有從事演講教學的工作。2024 年,他將擔任第 24 屆悉尼雙年展的其中一名藝術 總監。

     

    黃子欣

    黃子欣是香港三個慈善機構的聯合創辦人:「咩事藝術空間」是旨在連結藝術與當地社會政治 的藝術空間;「Learning Together」透過教育機會、獎學金及領袖培訓讓難民及尋求庇護的 青年能夠發揮領導才能;而「香港女人節」則通過對話促進大眾的性別意識及平權。她也是 Ford Global Fellow 成員,聯手與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消除全球社區的不平等。 近年,她亦曾擔任香港逸東酒店的文化總監,帶領文化及藝術節目團隊,將酒店打造成孕育創 意與藝術體驗的空間,並為交織性邊緣社群提供安全的空間,貫徹品牌的使命。加入逸東酒店 之前,黃子欣曾於亞洲藝術文獻庫任職策略發展總監,主要研究及收藏亞洲當代藝術,為中心 建立寶貴資源,以後殖民時期的視角重塑香港歷史。

  • 大館是香港一個集古蹟及藝術館於一身的建築群。我們將藝術融會於文化遺產當中,為訪客創 造嶄新多元的體驗,以激發公眾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以至社區歷史的興趣和探求,是一個讓 訪客享受愉快時光的香港文化及消閒地標。訪客可以透過一系列探討香港文化歷史的主題展覽及體驗活動,認識大館深厚的歷史。活化後 的大館更提供了一個藝術活動平台,全年帶來各式各樣的當代藝術展覽,以及涵蓋不同形式與 範疇的表演藝術節目。

    以非牟利模式營運的大館自 2018 年 5 月起對外開放,是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 作推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成果,是香港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計劃之一。大館內的 三大法定古蹟,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已按照最高規格復修,保留古 蹟原真性。建築群亦包含兩座由著名建築師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設計的全新建築物「賽馬 會藝方」及「賽馬會立方」,另有「檢閱廣場」、「監獄操場」及「洗衣場石階」等戶外空間。 大館與其合作夥伴通力合作,持續於這些各具特色的場地舉辦各類型節目及活動,以豐富香港 市民及遊客的藝術文化生活。

    大館是昔日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活化後的建築群以大館之名營運,以示 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大館於 2019 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為此獎項中最高殊榮, 肯定了活化計劃卓越的保育及活化成就。

    為了促進公眾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大館特別設立專注於視覺藝術的「大館當代美術館」。大館 當代美術館每年舉行六至八個展覽,致力委約及舉行來自香港及其他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同時 籌劃各類型公共項目。大館當代美術館以策展為導向,以非牟利為基礎,期望能在香港支持及 革新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和體驗,也以推動公眾勇於探索為使命,不遺餘力地建設一個鼓勵學習 及實驗的藝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