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穎 | 擅用東方媒材的繪畫呈現當代身體的觀察

曾建穎 | 擅用東方媒材的繪畫呈現當代身體的觀察

1200 919 SUNPRIDE FOUNDATION | 驕陽基金會

「我想用一種個人的觀點,來切入社會與時代,試圖展現人存在的樣貌。我欲探討的並非社會現象本身,而是現象中『人』的狀態。」
— 曾建穎

曾建穎於工作室創作 |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1987年台灣南投出生的曾建穎,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習畫期間,不斷探索水墨畫的白描法與暈染技法,尤其受到敦煌壁畫中的佛像影響。在學院外則自學膠彩畫。雖然曾氏在作品中應用水墨畫的繪畫技巧,但他不喜歡外界以「水墨畫」形容他的作品,認為稱做「東方媒材的繪畫」才更貼味。對曾氏而言,創作本身是呼應時代的精神特質,而材料是創作的精神延伸。他的繪畫聚焦在當代社會與現實生活層面,透過畫人來看人,呈現現實社會中人類的精神狀態。

曾建穎,桑拿》(2017)  |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曾氏眼中的眾生相

曾氏認為人的劣根性、現實的醜惡以及不公義所帶來的壓迫是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在服兵役期間,他被分派去擔任輔導員,接觸許多被視為行為偏差的中輟生。這年的經驗令曾氏感受到無法扭轉的現實與無所不在的霸凌,讓他相信當一個人處在一個受到某種巨大無法抗拒、無力抗拒或不想抗拒的壓抑之下,會讓人看不到清晰「對」或「錯」的選擇,所謂的絕對性在這群人身上變得愈來愈模糊。曾氏透過繪畫描繪所看到的荒誕與黑暗,探討精神身體的不適或社會生活中的違和感。而運用細緻的形式,融合殘酷、荒謬與虛無的元素,突顯個人所感受到社會中的潛在暴力,創造出與內容相對照後的反差,讓觀者無法不去正視這些常被忽視的現實狀況。

《光・合作用II》總策展人 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 先生主持媒體預賞,介紹曾建穎的作品《野火》(2017)  | 圖片由曼谷藝術文化中心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身體」是曾氏在過去幾年的創作重點。他的其一件作品《野火》亞洲最大型 LGBTQ 藝術展覽《光・合作用II》裡展出。作品中的人物是挪用聖塞巴斯丁受難的形象,所穿著的是壓力衣,是燒燙傷治療所使用的護具,既赤裸又包覆。這種雙重性呈現曾氏對當代人身體的觀察。在曾氏眼中,壓力衣、面罩等將臉孔或身體掩蓋的物件,意味著一個被無形的教條、觀念或成規所制約的人體。而箭頭替換成玩具吸盤,讓傷害的狀態變成一種奇異的表演,令祭壇上的偶像變成鏡子,映照出觀眾所身處時代的荒謬與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