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耿禎 | 傳統民間藝術透著光展開與世界的對話

吳耿禎 | 傳統民間藝術透著光展開與世界的對話

800 611 SUNPRIDE FOUNDATION | 驕陽基金會

「剪紙創作不是只有剪出裝飾性的圖像,而是要與自己的生活有所關聯。」
– 吳耿禎

吳耿《身體折疊親愛的時間》(2017)《光・合作用II》展場照 | 圖片由藝術家、曼谷藝術文化中心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吳耿1979年出生於台畢業於台灣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北京中央美術實驗藝術系。藝術創作以材出發關注傳統民間與當代的交互可能。通過不同創作形式實驗及演繹個人特質,包括裝置、錄像、行為、參與式計劃、表演藝術合作,把剪紙連結生活伸至更廣泛的當代藝術

透過窗戶光線,展開與世界對話

剪紙的最初印及概念是窗花在窗戶上面,透著光的一種方式。在大學二年希望以創作表達台南家鄉鹽水溪溪流水的光影於是買了一支很大的布剪及很大張的紙然後把很多張約6至7米高的紙拼在工作室裡面向西邊的一隻很大的窗戶。透過剪,看到光線跟紙,留住光影印象。

吳耿禎與何曉玫合作作品親愛的—Meimage Dance贏得第12屆台新藝術獎 | 圖片由藝術家及台北北師美術館提供

後來,在大學三年介入社區設計課裡,在馬祖的西莒島上,發現年長婆運用貼近大陸沿海的剪紙風格。畢業前又參與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陝北探索更多更廣泛的民間藝術回來後,劇場界擔任一年的舞台設計,小劇場的舞台空間裡,創作不同的裝置影像。自此,耿持續心剪紙文化中國、在台灣變化。2010年後,更與國際品牌合作,例如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愛馬仕 (Hermès) 等,將剪紙藝術橫跨傳統與現代,時尚與傳統接軌,迸出火花。

吳耿擔任雲門舞集視覺統籌,鄭宗龍編舞作品《毛月亮》 | 圖片藝術家及雲門舞集提供劉振祥攝影

創作者與環境的關係

剛開始剪的五年,耿非常身體性的創作方式在剪紙,觸摸到一種材質便憑空去剪慢慢,的剪紙藝有自己的個性,保有自己的生活記憶。他認為作品概念內容比形式來得更重要深刻地反映出創作者與環境的關係

吳耿《身體折疊親愛的時間》(2017) | 圖片藝術家、BACC 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大學時期喜愛詩歌亞洲最大型 LGBTQ 藝術展覽《光・合作用II作品《身體折疊親愛的時間》撰寫很有詩意的介紹。在展覽裡,除了讀到他的文采外更能發現他擅長運用光線及空間的特點光落在看似窗戶裝置上色彩斑的倒在牆上及地面細味作品上的傳統剪紙圖案則發現暗藏無數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