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材料只要能夠被編織得進去作品中,我就會使用它們。”
– Anne Samat
Anne Samat, “Freedom 1… to be Me”, 2017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and Richard Koh Fine Art
Anne Samat 的藝術生涯和她的作品一樣無畏大膽,多姿多彩,她選擇了另闢蹊徑,因此她的作品令人過目難忘且耐人尋味。Samat跨越傳統紡織的界限,結合藝術與紡織、現代與傳統、雄性和雌性在作品中呈現。在Samat絢麗多彩的創作中,看到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材料絕非不尋常:料理花園使用的耙子、跑車的輪轂、廚房用的過濾容器、拉鏈、廢棄的電腦部件,甚至是女性內衣等材料。一些在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但卻經常被忽略的日常用品被巧妙地融入在Samat的作品中,由藝術家的巧手雕琢成為一件件藝術裝置。
“Che Ya: The Greatest Love” (detail)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and Richard Koh Fine Art
Samat曾說大學選擇紡織專業是因為她想嘗試踏足完全陌生的領域,學習全新的知識。她做到了,並成為了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 她曾入選2013年馬來西亞十大女藝術家,更被亞洲著名藝術收藏家平臺 CoBo Social 列為2019年亞洲最值得關注的藝術家的第二名。Samat憑著精巧的工藝和對非傳統材料的運用成為現代編織藝術領域的先驅,她將馬來西亞傳統錦織宋格特布(songket)和自己對紡織的獨特詮釋融合,不斷突破傳統編織的界限。來自祖先的古老傳說和馬來西亞豐富的文化賦予Samat無限創作靈感,她用錯綜複雜的織布、合成纖維、藤條和其他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獨創出色彩斑斕的圖騰,每一件作品都讓人驚歎藝術家的創意和技術,值得觀眾駐足觀察和細心品味。
“Then Along (Family Emblem)” (detail)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and Richard Koh Fine Art
除了完美結合了「新」和「舊」, 「雄」和「雌」也是Samat在作品中探索的另外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馬來西亞傳統文化中,材料的屬性有陰陽之分 — 金屬代表了陽性而紡織品則代表陰性。在一些東南亞的婚禮儀式中,男女雙方交換金屬和布,隱喻著兩性的結合。Samat在絲線的編織中加入了金屬,以及沒有性別屬性的塑膠,使作品的屬性超越了以單一性別定性的常規,對性別二元性的固有認知帶來了衝擊。格格不入的特質正正印證了其造物主不甘於落入俗套、劍走偏鋒的勇氣和決心。
Anne Samat, “Maya”, 2018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and Richard Koh Fine Art
Samat在開始編織一件作品前先會簡單地起草,一旦開始將不同物料拼湊到一起後,她會讓作品「主導」自己的創作過程,隨著作品的模樣決定接下來的創作。她認為她與作品間存在著一種既定的協議,「就像我們之間有一份諒解備忘錄」,這是Samat一貫以來對所用材料的尊重。
Anne Samat, “The Goddess of Love”, 2017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and Richard Koh Fine Art
在2019年初參加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後,Samat自5月起在Hudson Valle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藝術家駐留項目,呈獻在美國的首次個人展覽《Greatest Love》。在被邀請參與這個駐留項目時,Samat仍沉溺於喪母之痛中,在哥哥的鼓勵下,她將傷痛化為力量和靈感,創作了之後這個探索家庭關係、性別與傳統的展覽。
Samat installing her work at Hudson Valle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Richard Koh Fine Art and the Museum
花園中使用的工具貫穿了《Greatest Love》的展出作品。花園是一個承載雄雌兩極的地方— 在代表男性的秩序和經營下,花花草草順應母性的生長規律在泥土的溫床中孕育而生。花園通過悉心照料,植物隨季節的變遷有序生長,性別及其流動性的探究在展覽中得到滋養並成長。
Anne Samat, “Che Ya: The Greatest Love”, 2019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and Richard Koh Fine Art
《Che Ya: The Greatest Love》是Samat專門為紀念母親而作的創作,藝術家對材料的尊重一如既往得到充分的展示 — 這個高七英尺的裝置兩側的靶子如張開的雙臂,長長的織繩延伸至地面,如袖子和腿腳。玩具、掛浴簾用的環和洗衣機的零件摒棄了其原本的用途,與絲線依偎在一起,寄託著藝術家對母親的無限思念。
Anne Samat, “Freedom 2 … to be Yourself”, 2017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and Richard Koh Fine Art
Samat將紡織和藝術昇華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也為性別的探索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
Anne Samat, “Conundrum Ka Sorga (To Heaven)”, 2019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 and Sunpride Foundation
《光·合作用 II》展覽中, Samat的雕塑作品《Conundrum Ka Sorga(To Heaven)》身披代表著彩虹旗六色的編制長袍,長袍的上方部分顏色鮮豔,而下方部分則以黑白兩色為主,表達了占社會多數的群體和被邊緣化群體間的不平衡狀態。藝術家借用傳說中的涅槃鳳凰的象徵來表明,儘管LGBTQ群體經歷了掙扎和失敗,但所有的挫折最終都會賦予整個社群一股力量,讓他們從浴火中重生。
“Conundrum Ka Sorga (To Heaven)” (detail), 2019 | Image courtesy of artist, 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 and Sunpride Foundation
作品還懷緬了過去和當下為支持LGBTQ群體作出貢獻的人士,包括民權領袖和社會名人。這些人的名字出現在長袍末端,是對曾經為未來的抗爭打下基石、反主流霸權的先驅們的一份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