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和 | 表達的微妙之處

鄭慶和 | 表達的微妙之處

680 750 SUNPRIDE FOUNDATION | 驕陽基金會

「我想捕捉一些神奇的東西。光是最棒的宇宙秩序符號。 沒甚麼能打敗光速。當我畫光時,我不僅關心光的現象。我正在嘗試描繪照明。光明會持續。它是永恆的。燈泡會熄滅,但那裡總會有光。火柴會熄滅,但那裡仍會有星星和新星誕生。」– 鄭慶和

鄭慶和 | 圖片由藝術家遺產及 William Duke 提供

鄭慶和(1946年古巴哈瓦那出生)是紐約藝術家,以迷幻畫作、撕紙作品及氧化雕塑而聞名。作品探討光線、紋理及轉化過程。他的年代裡,鄭氏被視為最重要的亞裔美國藝術家之一。主要以水粉、墨水、石墨和混合媒材紙上創作。作品分為四個不同的時期,包括迷幻、水粉、撕裂及煉金術。出生於政府官員家庭,在紐約皇后區長大,父親鄭白峯是40年代最後一位駐古巴哈瓦那的中國外交官,後來於1951年移居紐約。1964年至1968年期間,鄭氏居住東村,於柯柏聯盟學院學習繪畫及雕塑,對道教傳統產生興趣,並深入研究霍皮族和納瓦荷族文物,以及西藏藝術。70 年代,搬到蘇荷區,經常到藝術家酒吧 Max’s Kansas City。

鄭慶和,《Sun Drawing》(1970)| 圖片由藝術家遺產提供

鄭氏曾於歐洲生活,期間經常回到紐約,入住切爾西旅館。1976年,他首個個人展覽在阿姆斯特丹 Kunsthandel K276 舉行 。1977年,回到美國後,在紐約 Gloria Cortella 畫廊舉辦展覽,定居充滿傳奇色彩的切爾西旅館,與其他居住旅館的藝術家建立連繫,包括威廉·柏洛茲、安迪·沃荷、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艾倫·金斯堡及塔利·布朗,至1989 年5 月,愛滋病而去世。鄭氏的作品曾於各大機構裡展出,包括赫尚博物館和雕塑園、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及紐約大學格雷美術館,也被其他主要的機構所收藏,包括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底特律藝術博物館、菲利普美術館等。

 

四個不同的轉化期

鄭氏的創作主要都是在紙上進行,可分為四個不同的時期。「史詩」畫作是指早期1966年至1973年期間的迷幻作品。

鄭慶和,《Astral Theatre》(1973)| 圖片由藝術家遺產提供

「在非常簡單的事物中,我發現了美麗。」1973年至1982年的水粉時期,鄭氏將焦點從「爆炸」轉向「微妙」。70年代,他開始對自己在切爾西旅館中的工作室環境很敏感,捕捉日常物件,例如工作室的窗戶、火柴、燈泡和桃子。這個時期將要結束時,鄭氏已經將他的作品提煉為光與影的本質。

鄭慶和,《Untitled》(1978)| 圖片由藝術家遺產提供

1982年至1986年期間,鄭氏開始以已撕碎的石膏紙、鐵粉及銅粉進行試驗。他摧毀不符合他標準的作品,撕掉他認為不足的畫作。這項變革性的舉動演變了令人驚嘆的撕裂作品。他意識到撕紙的過程同時具有建設性和破壞性。

鄭慶和,撕紙作品展覽現場,Bruno Facchetti 藝廊,1986年 | 圖片由藝術家遺產及 Bruno Facchetti 藝廊提供

1986 年至 1989 年,鄭氏在80 年代展開了他的煉金術——鐵鏽、氧化銅碎片。被土耳其之旅啟發,洞穴和石窟的紋理引導他探索氧化過程,在紙上創造有機的元素,後來,在畫布上創作抽像的元素。

 

切爾西旅館作為他繪畫的主體

「我經歷過所有的爆炸。現在我關心的是表達的微妙之處。」切爾西旅館是他最後的家,他於1976年定居切爾西旅館,一直居住至1989年逝。入住切爾西旅館的這段時間,是他第一次體會到「完美的平靜狀態」。

鄭慶和 | 圖片由藝術家遺產提供

他住在細小的一房公寓,客廳成為他的工作室,光線從南方進來。Shadow Boxes是1981年至1984年期間所創作的一系列不同顏色的窗框。光的效果是他畫作的關鍵主題,透過窗框描繪光及其相應的陰影。白底白影盒是所有水粉作品之中最微妙的地方,因此,需要時間從各個角度研究和思考,才能真正欣賞作品。

鄭慶和,《Untitled》(1980)| 圖片由藝術家遺產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在切爾西旅館居住期間所創作的大量畫作的主題還包括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的《Waterfall, Chelsea Hotel, NY》(1978),以及赫尚博物館和雕塑園裡展出的一幅描繪他工作室的畫作《Light Bulb Triptych》(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