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個和我的狗一起待在房間裡畫畫的人。」— 谷口瑪麗亞
Maria Taniguchi,《Untitled》,2017 | 圖片由藝術家及 Taka Ishii Gallery 提供
出身於80年代菲律賓的谷口瑪麗亞現居馬尼拉。早期在菲律賓大學主修雕塑,2009年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修讀藝術實踐碩士課程。谷口的作品包括繪畫、雕塑、錄像及裝置,尤其以黑色磚牆,又稱「磚頭畫」(Brick Paintings)成為她的獨特風格及標記。
谷口瑪麗亞出席《光・合作用II》開幕,與驕陽基金會總監 Patrick Sun 合影 | 圖片由曼谷藝術文化中心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沒標題的「磚頭畫」
谷口一絲不苟的極簡風格為她贏得2015年雨果博斯亞洲新晉藝術家大獎。自2008年,超過八年的時間,瑪麗亞身處客廳重複及持續地畫相同的東西。她先將畫布安置在地上的大木板上,然後油上一層灰色,再用鉛筆在畫布上橫向地畫出一個又一個的長方形小磚,再以繪畫水彩畫的技巧,運用黑色塑膠彩,將逐個長方形填上色,創作出「磚頭畫」。谷口多次展出以無數小磚堆疊出的巨幅作品。在2017年的香港巴塞爾由 Perrotin 畫廊展出的巨幅磚頭畫有274公分高、483公分寬,非常驚人。
谷口瑪麗亞於2017年在東京 Taka Ishii Gallery 舉辦個展 | 圖片由藝術家及 Taka Ishii Gallery 提供
跳出框架的磚牆
谷口的作品容易被解讀為冰冷的、拒人千里的磚牆,或以形式主義、簡約主義等來分析,甚至被誤以為一項冥想練習。對於谷口來說,最初創作「磚頭畫」是幫助她思考,出發點是有關「皮膚」、「圖案」、「系統」、「建築」等元素,但經過長年累月不斷重複去畫,慢慢建立成她獨有一套的內在邏輯系統,再發展及實踐在她的雕塑作品裡。
獨有的紫色磚牆
谷口的「磚頭畫」系列一貫以黑色為主調。在亞洲最大型LGBTQ藝術展覽《光・合作用II》裡,首次展出她第一幅紫色「磚頭畫」。當跟著《光・合作用II》八大主題順序參觀,這個作品在展覽的最後部分。
《光・合作用II》預賞導覽於《Untitled》(2019) 前停留 | 圖片由曼谷藝術文化中心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觀眾在谷口的「磚頭畫」前,拋開既定的想法,重新理解她的作品後,帶著性別光譜的多元及流動性離開展覽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