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清 | 以大型炭筆畫作呈現多元家庭

王文清 | 以大型炭筆畫作呈現多元家庭

1280 835 SUNPRIDE FOUNDATION | 驕陽基金會

「上一篇是2011年全頁有關我的家庭的專訪。我在美國的同志家庭生活細節被刪去,就這樣只剩下一半的訪問。那篇被大量編輯的文章令我聽起來像發牢騷,不是慶祝我找到了家庭幸福。」
— 王文清

王文清| 圖片由藝術家及Art & Market提供

王文清(Jimmy Ong是新加坡出色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首次舉辦個人展覽以來,王氏一直以極具象徵意義的大型紙上炭筆作品而聞名。在的早期作品裡傳統華人家庭背景下的性別身份和性別角色是他關注的主題。在過去的藝術生涯中,王探索多種身份和視角 —— 性別、種族、民族乃至世代的共存問題。

王文清,《藏愛於子》(2004| 圖片由藝術家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王文清,《藏愛於女》(2005| 圖片由藝術家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王氏的作品從自己的個人經歷及自身的身體形態獲取創作靈感。他稱他的藝術創作創造性自我治療的過程。作為同性婚姻的其中一半,促使他在近年開始更多關注家庭和婚姻角色。從個人到多元,通過神話和精神形態去傳達性別的原型。2010年,王氏的開創性展覽《Sitayana》在紐約 Tyler Rollins Fine Art 畫廊首次公開展出,此後被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收藏,標誌著王對多元社會議題創作的新起點。王從女主義出發對印度史詩《Ramayana作出的全新演繹成為東南亞地區傳統和流行文化的重要靈感來源。

Sitayana》展覽現場圖,2010年,Tyler Rollins Fine Art畫廊 | 圖片由藝術家及 Tyler Rollins Fine Art 畫廊提供

2003年至2005年期間,王往返於新加坡和美國。當時的新加坡社會依舊將同性戀視為違法行為。在此期間,父親過世、與多年未見的母親重逢,這些在故鄉帶來的種種心靈觸動讓王更有意識的創作有關性別、家庭與刻板印象的作品。

《光合作用》展覽現場圖,2017年,台北當代藝術館 | 圖片由藝術家、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2017於台北舉辦的《光合作用》中,王分別展出的《藏愛於子》和《藏愛於女》也正是在那個時期所完成的。在《藏愛於子》的炭筆勾勒下,柔和的線條刻畫了兩位同性伴侶以溫柔堅毅且充滿愛意的眼神望著手中共同抱著的孩子。《藏愛於女》則勾畫了兩位女同志伴侶,其中一方背另一腳邊的孩子同時緊靠著彼此。在同性婚姻中,同性伴侶們無所畏懼、相互扶持、寵愛有加。王說:很多同性伴侶同樣對家庭有著期待,但我們如今卻很痛苦。

《光合作用》展覽現場圖,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 | 圖片由藝術家、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溫柔的筆觸將性別議題糅合在作品之中,緊密的身體接觸打破了傳統對家庭角色設定,提供多元家庭的可能性,讓我們重新思考性別角色的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