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醒 | 塑造更豐腴的自我

鄢醒 | 塑造更豐腴的自我

4096 2304 SUNPRIDE FOUNDATION | 驕陽基金會

「我對如何『框定』自己的作品有非常具體的要求,我想控制觀眾的體驗。這是我對觀眾參與的公開拒絕。觀眾只能看到我希望讓他們看到的部分,這種『被迫接受』的觀看是我對藝術的理解。每種材料都有它具體的邏輯,它們常與『主題』相匹配,而『主題』這個命題則通常在『抽象的』和『具體的』之間來回擺動。」 ─ 鄢醒

鄢醒,《賦格的歷史》(2012),錄影截圖 | 圖片由藝術家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1986 年出生於中國重慶,2009 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2012年獲得中國當代藝術家最佳年輕藝術家」。鄢醒自稱為「展覽型藝術家,創作形式結合行為、影像、攝影和裝置等多種媒介。目前的作品幾乎都基於展覽而創作,於重量級機構展出,包括美國休斯頓當代美術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印尼國家美術館。而作品被美國邁阿密魯貝爾家族、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法國巴黎卡蒂斯特藝術基金會等機構收藏。

 

窺視成為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

鄢醒的藝術創作主要是探討窺視,人們對窺探他人生活的欲望。在錄像作品中,他擅長鏡頭運用,對著主角如影隨形,又或以敍事方式,通過主角在寫作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披露私人記憶。而《DADDY項目》是鄢醒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

鄢醒,《DADDY專案》(2011)|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2011年,春寒料峭的北京,於草場地,鄢醒背對著觀眾開始講述自己的父親入獄後,那段充斥著暴力、背叛和傷害的經歷。母親不停地更換男友,父親的親友對自己不聞不問。後來,鄢醒發現監獄中的「父親」並非生父。在尋找「父親」的回憶片段裡,鄢醒以自言自語的喃喃,埋怨著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滿身傷痕,同時,企圖宣洩情感,讓自己得解脫。觀眾面對鄢醒的背影,看不見他的表情,只能從語調變化和細微動作判斷他的情感,像偷偷窺探別人的生活。

鄢醒,《他們不在這裡》(2010)|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再早些時候,鄢醒的作品《他們不在這裡》則更直白地把窺探這一行為在鏡頭下放大。七位年輕男性被鎖在一個酒店房間,約有一個多小時。在鏡頭的記錄下,原本期待著看到些什麼觀眾(偷窺者),只看到他們什麼也沒有發生的無聊過程,最後只落得失望。

 

向 Robert Mapplethorpe 致敬的作品

2019年,鄢醒在曼谷藝術文化中心舉行的展覽《光·合作用 II》中,展出長五分半鐘的錄影裝置作品《賦格的歷史》(2012)。影像以黑白靜默方式呈現肉身緩慢地流動,模糊現實主義與擺拍、錄影與照片的邊界。

鄢醒,《賦格的歷史》(2012),錄影截圖 | 圖片由藝術家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而身體姿勢參考了美國攝影大師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所拍攝的七件經典作品,在照片中所表現的動作,向他致敬,亦通過此動態錄影,回溯到理論的探究。

鄢醒,《賦格的歷史》(2012),錄影截圖 | 圖片由藝術家及驕陽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