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杰 | 身體作為風景,作為講故事的載體

王亮杰 | 身體作為風景,作為講故事的載體

1200 1237 SUNPRIDE FOUNDATION | 驕陽基金會

「它是慾望的載體,也是載著可能性的容器。」 — 王亮杰

王亮杰|圖片由藝術家及 Ames Yavuz 提供

王亮杰(1988年生於新加坡)是一位畫家,在夢幻般的畫中,捕捉了人臉及身體的複雜性將歷史、神話及民間形式綜合成為非線性敘事,並且以超現實、即興來創作。他的作經常探究孤立、疏離及慾望等主題,描繪了一種持續的內心衝突,使觀眾在深刻的層面上得到共鳴。他對形式及色彩的巧妙處理,連結了外部世界及心靈深處之間的差距,揭開了集體意識的短暫性質。

王亮杰,《Long Distance展覽現場,Ames Yavuz 藝廊,悉尼,2021 | 圖片由藝術家悉尼 Ames Yavuz 藝廊提供

王氏目前生活及居住於新加坡及倫敦。16 時,成為新加坡大華銀行年度繪畫獎(2005 年)最年輕的獲獎者。2016獲得牛津大學羅斯金藝術學院藝術學士學2018 完成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碩士課程他的作品曾於不同藝術機構展出,包括新加坡美術館(2007年、2012年及2013年);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2010年);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2015年);英國北安普頓當代藝術館(2017年);英國國家肖像館(2018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2019年)等等。他的作品收藏於馬來西亞 ILHAM 畫廊英國 Ingram Collection,以及英國倫敦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印刷收藏)

 

他對人體的著迷

王氏對身體以及我們人類體驗感興趣,尤其是在當下社會線上和線下的體驗是如何被重塑的。我喜歡玩它的比例,像抽象形式一樣,誇大、隱藏、擴展及收縮它。他作品中出現的手臂及臉孔,並不屬於某個特定的個體。王氏希望將自己身體所體驗的,轉化為一種感官例如手臂與另一塊肉相遇時候的感覺會是怎樣皮膚遇皮膚時的感覺又會是怎樣在他的畫作中,匿名的、扭曲的身體源於一個想法、一種情緒、一段音樂或一幅畫,它們捕捉了親密的日常時刻。

王亮杰,《Binge Watch》,2021 |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他的繪畫過程是即興的,對事物保持開放,能令自己感到驚喜。「首先我直接在畫布上開始畫畫,然後即興創作,順勢而行通常人物先出現。我對我喜歡玩弄的敘事有一個粗略的想法不過,如果想法與比例相符,通常很快被拋棄。我經常使用手機上的應用程式Doodle 嘗試用來解決這種情況如果它變得太棘手,我通常會重新畫,重頭再來。

 

畫中的人物通常是王氏自己的延伸

畫作起了窗戶與鏡子的功能它們反映了我自己的一些東西,也反映了我們所活著的世界。孤立、疏離、懷舊及慾望成為他創作中反覆出現的主題,思鄉的概念也很突出,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家的暗示。

王亮杰,《Dumpling》,2023 | 圖片由藝術家及驕陽基金會提供

食物、手機及螢幕經常出現在他的畫作中,成為與聯繫相關的符號,同時,也提醒我們要相互聯繫,創造群體經驗。他的一些系列以榴槤為,榴槤是珍貴的東南亞美食,代表著慾望的載體

王亮杰,《Rempah》,2021 |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Rempah2021),意指娘惹香辣醬靈感來自與家人一準備一道傳統娘惹菜名為ayam buah keluak的回憶。一種心情、一次對話、一首音樂或一段童年回憶都可以成為他的靈感來源。